80多年过去,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现在那些泥沼被整治成什么样了
纵观世界战争史,没有任何一场战略机动案例,在艰难险阻上能够与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里长征相提并论。
在这些艰难险阻当中,除了耳熟能详的爬雪山外就剩每每查阅史料,便会红军的牺牲而痛心疾首的过草地了。
现如今距离红军过草地已经过去了80多年。原先危机四伏吞噬无数红军战士的草地,现如今又被整治成什么样子的呢?
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脱胎换骨。
后世称呼所谓的草地,其实是现今四川若尔盖草原
,由于民国时期,在这设有松潘县所以此地又有松潘草原的称谓。
此地平均海拔在2400米至4200米,气候寒冷但年降水量却达到惊人的600毫米左右
,因为此地排水不畅,所以也分布着大量的沼泽面积大概在30多万公顷。
不过由于环境资源禀赋十分优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此地一直都是青藏高原进出的重要路径。史前时期,便有古羌人经此向北迁移,进入甘肃陕西等地生活。
当地并不适合耕种,所以直到近代只有少数牧民在此逗留。而1935年中央红军则被迫通过这个在周边牧民看来充满危机的草原。
1933年9月到1934年5月
,伴随着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作战应对失误。国民党大军压境,迫使中央苏区面积不断地压缩,严重威胁了中央红军的战略纵深,
为保存革命火种,中央苏区被迫实施战略性转移北上抗日。
到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接连突破,国民党军重兵布置的层层封锁防线。
并靠着惊人的毅力,越过了海拔超过4000米遍布皑皑白雪的夹金山。缺衣少粮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下山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上面水草盘根错节,接连层片形成大范围的草甸,在微风的吹拂下如波浪般絮絮浮动。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旷神怡。
要不是红军战士找到当地牧民打探前路人文地理,许多战士都以为最艰难困苦的时刻过去。在得知情报后,在进入草地前四处筹集粮食。
为了保险起见,
红军还特地请教当地的牧民,如何在这片草原上挖掘辨识可以食用的野生蔬菜以便自己在补给断绝时能够应急。
不过由于中央红军是一路从南打到北,所以多数战士都穿着破破烂烂的单衣军装。面对松潘草原上的气候,严寒且多变的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
红军也只好拿出自己的老本行,用辣椒和烈酒来应对低温,但这种做法只能说聊胜于无啊。
在准备完成后,红军便兵分两路北上进入草原。红军虽然小心翼翼地按照当地牧民传授的经验前行。但还是被大草地上的沼泽与流沙狠狠地上了一课。
这其中有些草地看着跟平常的土地没什么区别,踩起来也十分的坚实,但只要稍微用力便会瞬间变得松软,瞬间便将人困在其中。
也有一些所谓的草地,完全是长势茂盛的水草覆盖在水潭之上,稍有不慎便会一步踏空,就会落入高原上寒冷刺骨的水中迅速失温。
初次面对这种情况的红军战士在救援处置上难免显得不足,经常出现救助者与受困者一同陷入困境之中的情形。
好在随着险情的增多,许多战士的救助经验也越发地丰富起来,明白救助时必须要注意不能对脚下的土地施加过大的力气,还要用绑腿布条固定住救助者的身体,将其小心的拖拽初泥沼,减小施救时对受困者造成的二次伤害。
不过这样的小心谨慎地前行,造成红军的行军速度远远超过原先计划的预期。
本来红军以为以自己的甩开国军不知道多远的铁脚板,只需要几天就可以越过这个方圆不过300余里的大草原,结果
在当地危险的泥沼和平凡多变的天气影响下,红军行军速度根本就快不起来。
根据亲身经历过过草地的老红军回忆,此地气候十分诡异,时而大雨倾盆时而冷雾弥漫让人分不清方向,路上还要小心沼泽与暗河,许多战士只能在布满积水的草地上,一脚深一脚浅的慢慢前行,几乎经过每条小河沟都会有些身体虚弱战士倒下。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战士身上的粮食已经出现明显的消耗,再加上路途上不少战士携带的粮食被打湿腐坏,战士们的饮食就变得难以为继,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在这种无法得到充足营养的情形下,战士们的体能与日下降,伴随而来的是行军速度减慢与各种突发疾病的相继爆发,加之此时红军实在是缺乏补给医药补给。
许多战士过五关斩六将,结果还是倒在了过草地时引起的疾病当中。
为了解决补给匮乏下与日俱增的人员损耗,战士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此前当地牧民教授的粗浅野外求生技巧,红军开始在野外钓鱼挖掘野菜草根来补充营养,实在没有收获就将含有胶原带白的皮鞋马鞍放到锅里煮着吃。
先不说红军战士能否靠当地牧民的教导记得多少野外求生的技巧,单从渔猎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就可以想象到,红军战士肯定无法获得稳定食物来源。
更别提这里时不时变幻莫测的天气,使得点燃一捆柴火也变得异常艰难。
后世就有七根火柴的故事来证实,红军对于点火物的重视已经超出了个人安危的地步。
在过草地当中,一名叫做卢进勇的战士因为伤病不慎掉队走失。
卢进勇靠着革命热忱与钢铁一般的意志力,硬撑着走了两天,终于找到一只小部队的痕迹。
大喜过望的连忙加快脚步,但随着路上越来越多倒毙在草地当中的同志们,卢进勇内心免不了感到一丝悲伤。
就在卢进勇觉得这股小部队的同志全员牺牲的时候,他居然在草丛旁边发现了一名战士还有这气息。
卢进勇跨步上前赶紧扶起战士的身子,打算将干粮袋中仅剩的几口青稞炒面,递给这位已经奄奄一息的战士。他见过太多这种因为饥饿而倒下的同志了
可是这位战友并未接受他的好意,而是有气无力地指着上衣的口袋,示意里面有东西。卢进勇忍着悲痛打开了战士的上衣口袋,从里面取出了一个包裹。在战士的示意下,卢进勇打开包裹看到里面居然是一张党员证。
战士见到党员证后神色变得昂扬起来,开始细声对卢进勇款款而谈介绍他的党员身份是如何获得的,
告诉卢进勇里面还有压着七只完好无损的洋火柴。
果然卢进勇打开后就发现了这七只火柴,当即卢进勇就想给这位战士点燃篝火为其取暖,尝试拯救这位战士的生命。
结果战士摇了摇头数了数这七只火柴后,细声说道:“我的身体我知道,把火柴带回交给部队,还有更多的同志需要这些宝贵的火柴。”
卢进勇看着态度坚决数次拒绝使用火柴的战士,只好强忍着眼眶中的泪水,接过了战士的七根火柴,内心沉重的踏上了战士所指的大部队方向。卢进勇知道他的身上怀揣着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希望,更是那位战士对于未来全数希冀。
在路上无论面对多少艰难险阻,卢进勇的步伐都没有丝毫的停歇,最后追赶上大部队并将这七根寄托这自己与那位战士的希冀的火柴交给了部队。
让它们给部队中的其他同志带来火种,用一座座熊熊燃烧的篝火,温暖红军战士疲惫湿寒的身躯,也让这个战士的事迹伴随着火光永远的留存于后世。
在无数感人肺腑的牺牲与奉献下,红军战士付出了一万多人长眠此处的代价,
花费七天时间成功地带领大部队迈过了这片凶险的草原。
剩余的伤病员则在一个月后也陆续与大部队回合。彻底结束了这次艰险的行军。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与将台堡再度齐聚,无数红军战士相拥欢笑,有的还留下激动的泪水,随后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出《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正式宣告长征的胜利。
那么,80余年过去了,吞噬一万多名红军战士的草原,如今又是什么样子呢?还是当初那般荒凉凶险吗?
答案是这片草原早已脱胎换骨。
在1949年,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亲历此次过草地的国家领导人,每一个都对此地印象深刻,不单单是因为此地吞噬无数的红军战友们,更因为此地的特殊地理环境,致使当地的人民群众生活变得难有起色。
由于当地气温低降水多,许多地块排水不畅导致泥沼遍布,既无法放牧亦无法大规模耕种。
所以从一五计划前后,国家专程派遣专家到此地调研,并开始因地制宜的对松潘草原展开科学的治理
专家学者经过调查发现,制约松潘草原发展农牧业的罪魁祸首,正是千百年来排出不畅的积水。
并认为此地日照时间长降水充足,
只需要将多余的水分排出,这里便可以进行相应的农牧业开发。
有了思路,当地政府就开始针对这片泥沼地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特别整治行动。
过去没有大型机械,当地政府就组织人手用肩挑手扛在海拔数千米的草原上开挖排水渠,将多余的雨水排出草原,就这样几十年的与草原反复作斗争。这片土地上多余的泥沼慢慢地消失,土地也变得坚实,已经可以让民众开展农牧业。
现今这里已经被称作若尔盖草原有着可利用草场978万亩,是全中国三大草原牧区之一,也是亚洲最好的天然草场。
结语
若尔盖草原不仅仅有农牧价值,更有重要的环境保护价值。
此地遍布的数以万计的湿地,是众多野生动物繁殖的家园,而湿地存水的特性,更能调节平抑极端气候所带来的损害,所以这里也是中国三大湿地之一。
如今这里因为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多种多样的自然生物资源,已经成为诸多自驾游旅客的首选目的地。
更别提松潘这里还有诸多红色革命基地,在红色旅游愈发风靡的当下,游客早已络绎不绝,当地的民众也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发布于:天津市